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抓机遇,雨儿巧治三婶娘  (第1/2页)
    金氏看到刘来福跟着老爷子进屋,就示意正在准备农具的丈夫也进屋。刘来好兄弟仨相互看了几眼,也跟着进了屋。    刘大田看到几个儿子都跟了进来,心中不悦,却也没说什么。他在桌后坐下顿了顿才慢吞吞地说“老二,说吧什么事。”    刘来福就将上午张掌柜的话说了一遍。刘来好兄弟仨听了也是面面相觑。    刘大田想了一会说道“老二,你是怎么想的?”    刘青峰迟疑了一下说“爷爷,爹想在村里收柴。”    刘大田点点头说道“这事你可想好了,这辛苦钱,不好挣。”他从心里不愿儿子接这个生意,可这才刚到买了车,就出了这事,他也没法交代。这车终究是用二房的钱买点,不可能要回来;可明面上这车是自己出钱买的,又必须要回来。    刘来福说道“爹,这事我想和大山兄弟一起干。”    刘来好仨人面色就有些不好看。刘青峰见状连忙说道“我爹还想问叔伯们愿不愿意干,如果愿意,我们就自己干。”    刘来好仨人当即傻了眼他们不想让老二和刘大山合伙,让大山凭空得了好处,可是也不想自己干;一天至少要跑两个来回,每次十担柴,还真是要大山这样的大力士才行。    刘大田看过几个儿子的表情才说道“这事你和大山商量吧,你几个兄弟就不参合了,不过你要记住大院的柴都是八文一担。”    刘来福连忙点头答应“爹,这个您放心。我记在心里了。”    刘大田想了想又提醒儿子“老二,你要记得如果接下这个生意,每次出发前要将车子好好检查一遍,路上一定不能出事。每趟必须要有俩人,好有个照应,将蓑衣也备在车上。”    刘来福感激地说“爹,我记下了,谢谢爹。”    刘大田挥挥手“没事就赶紧回去休息吧,好好歇一觉。”    刘来福和刘青峰父子恭敬地向老爷子行礼告辞后,又去给刘王氏行礼问好。    刘大田看着刘来福父子的背影后深深叹了口气说道“我把老二害了。”    刘来好兄弟仨却想如果不卖柴将车子要回来也不错;不过他们一想到每天打一个多时辰的柴能卖二十多文钱,还是希望老二能接下这个生意。    刘来福从大院出来直接就去了大山家。刘大山听到刘来福说完喜出望外,最后两人商定以后每天由刘大山跑两次县城,刘来福和刘青山、刘青峰每次有一人跟着,收柴卖柴的差价一家一半,刘大山家用的柴和水都由刘来福家,刘大山家的柴刀暂时归刘来福家使用,刘来福负责收柴。    刘大山在心里算了一遍,这样一来他每天就有三十文的收入,比自己打柴强多了。    两人打定主意就各自去准备,刘大山打算再上山砍一次柴,将家里的柴凑凑明天都卖了;刘来福则要找几家商量收柴的事。    刘来福收柴的事并不难办,很快他就敲定了七八家,和他们约定四文一担收柴,每天中午或晚上送到老院。    这几户人家都十分欢喜,对刘家圩的人来说,砍柴并不费劲,关键是卖柴费功夫,砍一担柴一个时辰就够了,卖柴却要大半天的功夫,还不一定就能卖到八文,有时五六文也是有的。如今,不用出门就能卖四文,也等于天上掉馅饼——喜从天降了。    刘来福回到家,看到六、七、八练习写字,就夸奖了几句,推着架子车下田去了。    红妮和刘雨儿这会儿正在芦苇塘闲逛。俩人默默地看着眼前的芦苇塘,这时的芦苇还是一片枯黄,芦花早已经飘走,一根根芦苇如战士一般昂扬在天地中间。有不少身影满怀着希望在芦苇塘边忙绿,时不时就会惊飞一群水鸟。刘雨儿这时不知道应该为自己给村民带来的一线期盼而骄傲,还是应该为自己打搅了水鸟宁静的生活而感到内疚。    红妮发觉刘雨儿久久没有动静,就拉了拉她的手问“雨儿,你在想什么”    刘雨儿回过神笑道“我在想这么多芦苇可以编多少帘子?”    红妮娇笑道“你呀,都快成帘子迷了。你说,你怎么就这么会整事?一个村子里的人都跟着你忙。”    刘雨儿笑道“红妮姐,你怎么就不说我的帘子好呢?你们家有没有人来割芦苇?”    “有呀,我娘说要编几个门帘子。”红妮点点头,又抱怨道,“这要剥多少芦苇呀,雨儿,我可被你害惨了。”    “好了,红妮姐。要不,以后下午我去找你,给你帮忙,这总行了吧?”    “好呀,雨儿,这可是你说的。”红妮高兴了,她拉着雨儿的手说,“走,我们到那边去,我有话对你说。”    红妮拉着雨儿到了一个偏僻处,悄悄将雨儿三婶刘金氏在村里放的话复述了一遍。无非就是刘来福家人怎么用几担柴、几个帘子哄骗老人钱,刘来福用的车其实是他们家的,他们也想编帘子却没有车运芦苇,大家用车应该和他们借。    刘雨儿刚开始听了还有点生气,听到后来就乐了,她笑着说道“没关系的,红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