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四章 老狐狸  (第1/2页)
    八位老板,既是朋友,也是竞争者。    去电视台的人数有限,还是会有人淘汰,谁都不会希望是自己。    心情也是有点矛盾,作为朋友嘛,能多赚钱的人是好的,可作为对手...    多少都会有些私心吧。    肖一若确实在挑起竞争,你们想来,我欢迎,但要表现出价值。    看着火候差不多了,他打开手里的纸张。    刘老板的答案是四千元,只差了三百。    啪啪啪,大伙鼓掌。    “老刘可以啊。”    “就很棒!”    “就差三百呢。”    三百元,对于一件古玩来说,差异不算太大,显然,刘老板算是成功。    肖一若的本子上记录了快一页,节目嘉宾和单纯鉴宝有很大不同,你表情,动作,说话的方式等等,都要考虑,毕竟要面对全国观众的。    “有些事提醒大家,”他没着急喊下一个:“以后呢,那些行话咱们可以适当减少些,不是不用啊,比如开门,品相,掌眼这些没问题。    坑子货,铲地皮,埋地雷这样的尽量不说,能明白我意思吧。”    “一时半会可能改不过来。”有人说道。    “得习惯。”肖一若认真地说道:“有些黑话在电视上不适合,你要改不了,后期导演会剪掉,等于没有镜头。    到时候你们录了一整天,喊上亲朋好友观看,结果没两句话,不尴尬么。”    众人点头:“那是得注意。”    “行,下一个。”    “肖老师,你不帮忙看看?”刘老板指着瓶子问道。    “你们都分析完了,而且也是正确的,我没啥好说,邓老板,请吧。”    八字胡在众人当中,范最足。    手上戴着的绿宝石戒指,脖上的珠串,脚底下的帆布鞋,隐隐透出高人的感觉。    “这是个明朝嘉靖时期的瓷瓶,款式是当时最为流行的葫芦瓶,当时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扩展,瓷器也作为主要外销产品而大量倾注于国外市场,从而刺激和促使其品种和花样迅速创新...”    这次肖一若没有坐着,在其他人看完之后,也上了手,一番观察后:“可以写价格了。”    拿到八字胡的纸条,抬头,和对方微微点头。    那边的七个人这次商量的时间比较长,似乎有着不同的意见。    肖一若看着有点乱:“怎么了?”    “我们有些分歧,我觉得这瓶子没啥问题,嘉靖时期的东西,大概五六万的样子,不过,陈老板说这东西有点问题,不像是嘉靖的东西。”    “哦,”肖一若没说话,倒是八字胡笑了:“老陈,说说看。”    说是老陈,其实年纪估计三十出头,有些谢顶,笑容一直挂在嘴上。    “邓老板,您别生气,我也许是看错了。”    “别啊,有看法可以提。”肖一若鼓动他。    “得儿,那我说说看。”老陈走到瓶子边上:“明朝的东西应该没错,只是我觉得不是嘉靖,这手法和嘉靖风格类似,唯重大器,造型繁杂而拙笨,风格浑厚敦实,葫芦瓶也属于代表之一,所以很难分辨。    但是,这瓶子胎釉上看着有些不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