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2页  (第2/2页)
书人,后来名落孙山后才做了教书先生,父辈没有完成的理想,自然就落到了小辈头上。    况且,陶惠跟宋父感情深厚,宋父的心结自然也就感染到了陶惠。    对于陶惠的劝解,宋哲浩自然不可能照做,毕竟是和主线任务相悖的事情,但是直接出言拒绝,又恐伤了母子间的情分。    宋哲浩很聪明,在那段时间里,在家里招待了一批,做过官后来又被罢的朋友。    那些人,经历过黑暗的官场,对其中的种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凶险阴暗自然是了熟于心。    每当这类朋友来时,他必定会奉为座上宾,把家人全部叫来陪坐,宴席上又详细询问官场之事,那些官场失意的人,定然会将其中种种糟粕肮脏之事情详细道出。    陶惠也在席上,听了诸如此类的话,对官场必定会没有好感,知道那么险象环生的地方,去了也是生死一半。    陶惠是宋哲浩的生母,怎么会让儿子去冒那么大的险呢?    如今,宋家的日子已经不像过去,这样自自在在,富富贵贵的过下去也是好的。    看到陶惠不再提“科举”的事儿了,宋哲浩也就放心了。    至于文晓秋,自打跟宋哲浩结婚以来,夫妻二人是相敬如宾,恩爱有加。    宋哲浩发现,文晓秋就是教科书式的贤妻良母,从来没有抱怨的话,一直都是默默付出,埋头苦干。    因为是从苦日子里过来的人,即使现在已经是富贵荣华,但是文晓秋却不愿意安享其成,总喜欢抢家里下人的活儿干。    要是闷得慌,就干点活儿,宋哲浩也不会反对。    可文晓秋一干起活来就停不下来,从卧房一路干到厨房,经常把自己累得够呛。    宋哲浩瞥见了,总是皱着眉头。    宋哲浩想劝说几句,让她安心歇着就行了,但是又害怕她多想,觉得自己是嫌弃她的出身。    所以,宋哲浩想了个办法儿……    凡是家里面的家务,全都分派给了下人,每个下人有分派的固定活儿,如果哪个下人没干好,或者被别人干了,那月份就要减半。    如果减了三次,那就辞退。    这样一样,不单少了下人浑水摸鱼的机会;而且,又让文晓秋捞不着活儿干了。    因为宋家家大业大,家底厚实,就连下人的吃穿用度,也是一等一的,而且对下人也很宽厚体恤,逢年过节还另有赏银。    这样的好差事,哪个人愿意丢掉啊?    文晓秋再抢活干的时候,原本心里直乐的下人,立马朝她“噗通”一跪,直呼:“少奶奶高抬贵手,我上有不能动弹的老母,下有吃奶的婴儿,要是丢了这份差事,一家人都得喝西北风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