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57页 (第1/2页)
可以说,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头,汉军应该会不断出塞,不断对匈奴发动攻击,而匈奴呢,也顾不得再去经营西方了,如今算是跟汉军给纠缠上了。 舒云对于这样的情况,已经有些厌倦起来了,如果不能在五年内解决匈奴的问题,哪怕从匈奴那边缴获的牲畜再多,也会影响到国内的生产和经济。 毕竟出征的都是家里的壮劳力,而在这个时代,这些壮劳力在家中担任着最多的生产任务,他们要是一直在外出征,势必会影响到粮食的生产,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 而且打仗这种事情,需要花费的粮食和钱财,也是非常夸张的,哪怕舒云开辟了好几道财源,但是,骑兵出塞一次,消耗的就是万万计的军费,还有之后的赏赐与抚恤,少府再能挣钱,也经不住这样消耗的。 所以,必须在短时间内解决匈奴的问题。 舒云犹豫了一番,干脆拿出了当年蒙古骑兵借以纵横欧亚大陆的几样战术。以如今汉室的技术水平,还有生产力水平,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非常困难。 除了打仗,舒云已经开始命人在幕南乃至往北活动,希望能够在匈奴人中拉拢足够的贵族,让他们归义。 而屯垦很快已经达成了一定的效果,汉军几次出征,几乎已经将幕南近半的地方收入囊中,每次占据了一块地盘,后来的屯垦军团就会立刻跟上,在草原上隔上一段距离,就修建一座棱堡,然后,建立起相应的村落,将来自中原愿意迁徙的百姓,还有归义的那些胡人牧民安排到村落之中,然后在土地上大面积种植苜蓿,再开垦出一些田地出来,种植黄豆和棉花。没错,主要是这两种经济作物,而不是什么粮食。 牛羊马匹被租借给这些牧民和农民,然后朝廷向他们收购相应的产品。那些农民在十年之内可以免去赋税,但是,在耕种过程中,朝廷租借给他们的牲畜还有种子农具,都是需要给租金的,这些会从他们生产出来的黄豆和棉花里头抵扣,没错,棉花已经有了,是那些走私商人搞回来的种子。 而牧民呢,他们可以向朝廷提供各种奶制品,这些朝廷都是会按照保护价收购的。如此一来,虽说他们的粮食依旧需要依赖于朝廷的拨给,但是每年挣的钱都不是什么小数目。 而汉人与胡人的杂居也有利于民族融合,双方技术互相交流,另外呢,他们也在不自觉地开始联姻。 愿意跑到这里来屯垦的汉人,在自家的地方,多半就是光棍汉,根本娶不起媳妇的,可是到了屯垦地,比起牧民的财产,大多数都是租借的,养的牛羊马匹,只能保留很少一部分的幼崽,奶酪什么的,价格你也可以想一想后世的粮食保护价,几十年都不带涨价的那种,总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