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母仪天下_第344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44页 (第2/2页)

眼热了起来,一个个巴不得朝廷继续对匈奴作战,自己也能去混个军功了!甚至,不能进入作战序列,作为民夫运送辎重粮草,也是能捞到军功的嘛!

    在这个时代,指望下面这些士卒有什么坚定的信仰,那纯粹是痴人说梦,但是呢,只要有足够的好处,大家并不介意从军去拼命。

    这个时代,人命没有想象中那么值钱,像是那些游侠,除了少部分,是什么重信诺,轻生死的,其他的都是为了钱。游侠们听起来风光,但是风光的也就是那么一小撮人而已,底层的游侠,很多时候过的还是朝不保夕的日子。

    那些游侠好歹还有几分武力在身,他们呢,一般会投奔上头的那些所谓大侠,或者是一些权贵,帮他们做事,但是底层的那些百姓,就真的属于那种说不定几百个钱就能买了他们性命的那种了。因此,当发现,从军的收益远远胜过其他行当的时候,一时间,许多人就开始到处打听,哪里还能够从军。

    舒云如今已经想好了,要提升这个时候军中士卒的素质,她已经打算趁着如今汉家还没有什么变成定制的制度,提升普通士卒的待遇,地方上头,如果有什么亭长,蔷夫,游檄之类的底层小吏出缺,舒云就准备用那些因为年纪到了,或者是因伤退伍的军人充当。

    另外就是,舒云并不打算维持一个数量庞大的常备军群体,她希望军队变得更加专业,素质更加高一些。鉴于这个时代,读书是少部分人的专利,以至于哪怕造纸术,印刷术都已经出来了,如今识字率也没能真正提升多少。

    主要是,如今知识的解释权掌握在少有的几个人里头,除了儒家各个学派广收学徒之外,其他人,对于挑选传人,依旧持有非常谨慎的态度。

    这让舒云比较失望,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别的不说,扫盲工作就要做好,识字的人,和大字不识一个的人,能够做的事情完全不一样。

    舒云都打算在这个时代搞工业革命了,那么,她需要的就是一个更加进步的群体,既然如此,依赖于那些私人在地方上头讲学,显然是一件不那么靠谱的事情。

    而如果利用国家行政力量,鼓励地方上头办学,这个成本就比较大了,另外呢,说不定还要造成那些学者的反弹。即便是号称有教无类的儒家,实际上对于弟子依旧是非常挑剔,或者说是排外的。他们大多数情况下,愿意招收的弟子,本身就不可能真正出自什么底层,起码也得是自耕农这个阶级,他们招收弟子可不是给他们启蒙的,而是要传授他们自身学派的思想理念的。最重要的是,这个时代,这些老师又不是后世专门学过什么教育学的,他们讲课正常就是照本宣科,至于微言大义之类的引申内容,一般只肯交给他们亲传的弟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