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2页  (第2/2页)
他倒一直不错,江秋鸿去世时,还写了书信来宽慰他。    江晓寒还记得他最后一次见谢瑶时,对方才二十三岁,正跟着谢留衣一家迁出京城。当时谢珏已经出生,被独自一人留在京中,谢瑶做了两个一模一样的麒麟香包,一个戴在谢珏身上,另一个则送了江晓寒。直言她将二人都看做自己的弟弟,京中水深,希望他二人皆要平安。    ——这一晃,已经这么多年过去了。    江晓寒闭着眼深吸了口气,再开口时,嗓子已经哑了:“……因何如此,谢永铭被问责是先前的事,谢瑶怎么会现在才惊厥过度导致胎气不稳的。”    下属将佩剑搁在地上,从怀中掏出一个用布包好的包裹,膝行几步:“公子过目。我们到时,谢家小姐还未失去神志,确认了我们的身份之后,她直言要将此物交给您。”    江晓寒伸手接过,那布包里头用油纸裹得严严实实,江晓寒费了些力气才将其撕开,露出里头的两封书信。    一封是谢瑶的亲笔信,而另一封,则被黄绢缠的严严实实。    江晓寒的心顿时凉了大半——这是圣旨。    江晓寒定了定神,先将那封圣旨拆了开来,里头并未有什么特别之处,只说因宁宗源身体不济,恐有变数,是以召谢永铭父子二人进京述职。    ——圣旨上写得隐晦,然而此时进京名为“述职”,实则怕是要定下储君人选。    江晓寒认识宁宗源的笔迹,确认这封圣旨必定是他亲手所书,可问题是,可这封圣旨为何会平白无故出现在谢瑶手中。    江晓寒将这封圣旨放在一旁,又去拆谢瑶的信。    谢瑶的亲笔信字迹潦草,纸张也揉皱成狼狈的模样,江晓寒摩挲着纸页边缘的干涸的硬块,几乎能想象到谢瑶是怎么一边流着冷汗,一边硬逼着自己将这封信写完的。    谢瑶想必当时已是油尽灯枯,这封信写的十分简短,只说在谢永铭与谢瑜被迫回京之后,她觉得这件事不对,又回军营去翻出了月前往来京城的信件。    她身为谢家大小姐,谢家军自然不会拦着她,她在军帐里左翻右翻,后来还是无意间将装着信件的木盒失手摔在地上,才发现里头另有夹层,夹着一封明黄的圣旨。    这封信就此结束,江晓寒却已经明白了她的未尽之意。    谢瑶的眼界不俗,自然能明白此番不过是有人动了手脚,要对谢家军下手,诓着谢永铭去“抗旨不遵”。    这封亲笔信轻飘飘的落在桌案上,江晓寒哪还有什么不明白。    ——谢瑶拼尽全力将这东西送到他手上,是求他伸手救下谢家。    作者有话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