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章  (第1/2页)
    让“史”或者“令史”来教导学生。    《内史杂》规定,“非史子也,毋敢学学室”,所以有很多观点都认为在学室中学习的人,都为国家预备官员。    这也是为了弥补大量读书人都为六国贵族,并且不愿投身秦朝做官的官员空缺。    始皇的眼界和布局在某种情况上来说,的确十分超前,这也是许多人在两千年后还依旧如此怀念他的原因——若当时他能多活二十年,秦朝必定安稳许多,若扶苏继位,有仁政思想的他对内修养生息,整个世界的格局都会和现在大不相同。    所以此时嬴政便又从后世的学校中得到了启发。    若把知识划分为低,高,大三类。    那岂不是可以让学了低类知识的人去做符合低类知识的活计,学了高类知识的人去做高类知识的活计。    不过此时的他又有一个疑问。    徐姑娘都学了大类知识了,怎么连他之后的皇帝顺序都说不出来。    难道这和她口中的‘艺术’有关吗。    专门教导艺术的大学......那想必一定也有专门教导律法或做官的学校吧。    几位皇帝都在头脑风暴,但几个孩子却一个比一个骄傲的报出来了自己的成绩和学校。    徐雪筠一听,好家伙,就算不是985,211的,也都是一本。    也是,毕竟从小到大哪里偏科就哪里请家教一对一辅导。    早几年,也不用很早,就在徐雪筠高考报名的时候,她周围的风气还多偏向于出国留学,但这几年随着中国的地位在国际上水涨船高,国内外的认可度也更强。    能够把孩子留在国内的家长都留在国内了。    当然,很多高校的师资力量相较于五六年前跟上来不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你怎么跑那么远,去黑龙江念大学了。”她担心的拍了拍周翎采的肩膀。    她家是浙江的,这温差一下那么大,能适应得了吗?    康熙疑惑:“黑龙江的......大学?”    龙兴之地的大学吗?    他刚才听着这个姑娘说她考上的好像是......哈尔滨工业大学。    直白又古怪的名字。    而且,此时的黑龙江还是发配犯人的地方,电视剧中常出现的宁古塔就在那。    这个看着娇娇弱弱又性格活泼的孩子竟要跑到那地方去念大学吗?    后世之人的求学之心可真坚定啊。    黑龙江省在汉代以前,被肃慎、秽貊、东胡、扶余等占据,并未纳入中国版图,所以嬴政和刘彻都是一脸疑惑,李世民则皱着眉头,好像隐隐猜到了是什么地方。    因为黑龙江在古代并不叫黑龙江,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