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5节  (第2/2页)
还嘲讽说什么“气色好多了”。    现在看来,这大明星就算生气,也有道理。    换位想想,他们要是何子殊,这仇怕是也要记下了。    以他现在的人气、咖位,第一次参演电影,演技不过关,赚不了口碑就算了,他妈造型还不好看。    这种委屈是小太子能受的吗?    所有人掐着时间算这位太子爷什么时候黑脸。    结果直到王导喊了“a”,小太子仍旧是温温润润的样子。    装的还挺好。    在正式开机的前一天,也就是极简开机仪式后,所有人进行了第一次剧本围读。    说是围读,但因为群像日常戏,台词不多,王野只是借着围读的名义,给所有人讲了讲戏。    何子殊来的时候,每个演员手上都分到了一张剧本单页,上面有符合各自情景的对话、动作。    本来只要照着演就好,但开场要求一镜到底,这也就意味着,单页上给出的内容,很可能是不够的。    因为哪怕是王野,也框不好精确的时间。    只要他没喊“cut”,只要镜头不停,演员就不能停。    剧本的留白部分,需要演员自己去补足。    听起来复杂,但操作起来却并没有很大难度。    因为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就是生活在这巷子里的市井人物,镜头不会在他们身上有过多停留,只要保证当镜头扫过他们的时候,他们的动作和对话,是符合人物特性的,而且连贯,就没有问题。    这也是王野为什么会花大价钱,找专业配戏演员的原因。    王野讲完戏,就让工作人员带着他们去熟悉环境。    从里到外,每个细节、每个角落彻底熟悉,包括升火、烧菜,就好像一直活在这片地方的那种,直到深夜,才把众人放了回去。    第二天一大早,巷子里的蒸炉、各家的灶台等等,都开了火,演员提前就位,很快就上了手。    整个片场唯一的真正群演,是一位在林口摆了三十多年的馄饨摊老大爷,在过年期间,养活了留守的王野他们,这次拉着馄饨车,停在巷尾,串个场。    场记板一拍,全员进入状态。    小周就在一旁看着,他甚至觉得,这场记板拍与不拍,好像区别不大。    整条巷子从早上开始,就好像活了过来一样。    小周从没有直接接触过电影拍摄现场,《天尽头》是第一次。    半个多月前,这里还又冷清又安静,整个剧组人不多,话更少。    半个多月后,整条巷子都是人声。    可饶是做足了准备,第一个镜头仍旧磨了一早上。    当最后一声“cut”落下,王野举起右手,朝着众人比了个大拇指,喊了声“辛苦了”,从四面八方传来了尖叫声。    用馄饨摊老大爷的原话,朴实的形容:杀猪一般的尖叫声。    用全体工作人员和演员的原话,专业的形容:杀青一样的掌声。    王导仅用一条镜头,便达成了“双杀”成就。    由于下午还有戏,剧组订了盒饭。    盒饭是正统商务餐,无论是外包装还是味道,都比一般剧组要好得多。    但片场温度低,打开盖子没多久,风一吹就凉透了。    饭菜一冷,味就不是那个味了。    几个年轻演员埋头在吃,突然有人抬起了头,声音很轻。    “哎,你们没发现吗?王导喊了几次cut,好像都没喊到何子殊?”    “对,我发现了,早上出错的人挺多的,好像就白老师和何子殊没被点到。”    “你们有看到吗,演的怎么样?”    “我怎么看得到,我家在巷头那边,不过刚刚有人在说,何子殊和白老师对戏,好像没有被压,挺自然的。”    ……    众人说着,下意识往何子殊那边看了一眼。    刚好看到小周拎着个大烘灯,穿过人群,跑了过来。    身后还背了个大包。    所有人:“…………”    “他助理也太惨了吧,这灯好像都拎一天了。”    “这灯都有半个人那么大了,真难为他了。”    “这助理不是被虐习惯了,竟然还在笑。”    “卧槽,还上手了,何子殊这不是要打人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