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58节  (第2/2页)
闵老太太当即拍板:“不能让人胡乱给大郎泼脏水!哪儿来的野鸡,寻事寻到我们侍郎府头上来了!”    杨氏被她唬了一跳,虽然不晓得戴嬷嬷怎么说通了老太太,但一家人能同进退,肯定是最好的。    毕竟,不怕敌人厉害,就怕自己人扯后腿添乱。    魏氏也听到消息了,她不想凑过来触霉头,等徐驰回来,夫妻两人才来表态。    两人自是也信任徐砚的,断断不能让那个曲娘子得逞。    小辈们则被拦了,不许他们掺合这些乌七八糟的事儿。    徐令婕急得跳脚,恨不能去客栈里教训那曲娘子一通,想给她生个弟弟,也不看看那肚子配不配。    再着急,也被一院子的丫鬟婆子拖住了。    画竹好言好语地劝:“她眼看着要保不住胎,正愁寻不到人怪罪,姑娘这时候去,她就全赖您头上了。”    徐令婕气急败坏,踹了两下墙角泄气。    仙鹤堂里还在商量办法,趁着城门未关前,使人去巴东打听曲家状况。    这其实不是个好法子,等人从巴东回来,黄花菜都凉了,可又不得不去做。    杨氏只好劝徐砚道:“老爷明日与同去两湖的大人们说一说,让他们给做了证言。”    徐砚颔首。    这一夜,京城在闹哄哄中入眠。    天一亮,弹劾徐砚的折子就从底下递到了黄印眼前。    黄印嗤笑一声,道:“没事儿能弹劾,就写这种无凭无据的事情吗?这叫污蔑朝廷命官!我与徐大人在两湖共事数月,我信他为人!”    写折子的御史不赞同黄印的意见,梗着脖子道:“您与徐大人是白日共事,又不是夜里同眠,他夜里出去寻花,您怎么会知道呢?再说了,他不是与那曲娘子约定过,绝对不能让人知道吗?”    黄印是个急脾气,啪得摔了折子,骂道:“照那女人说的,她是年节里认得的徐大人。    我们都察院是元月初到的荆州,不比她与徐大人熟悉起来晚。    不止我,徐大人也是,天天忙着办贪官、下田地,多蹬下腿都嫌累,还有劲儿去抱女人?    你且问问那一个个跟着我去两湖的同僚,哪个夜里还睡得动女人?我给他排的事儿太少了?”    这话骂得直接,御史脸上青一阵红一阵,又没有证据与黄印据理力争,只能捡起自己的折子,讪讪退出来,却是不甘心如此作罢,便想要绕过黄印,直接把折子往上头递。    工部衙门里,徐砚绷着脸,听刘尚书训话。    刘尚书满面皱纹,苦口婆心道:“我认识你很多年了,你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清清楚楚,我信你与那娘子没有瓜葛。    可事情闹上门来了,你说不清楚的,我昨儿苦思冥想了一晚上,我都不知道你要如何自证。    你无法证明,你不认,满京城都要骂你不负责任,不给孩子活路,你认了,也会骂,骂得清些。    毕竟,男人嘛,有个妾室不算什么,去母留子,也勉强说得过去。    你家里信你,就可以了。    事情拖下去,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我们为官,不求清白名声闻达于百姓,只求无愧于心,而这些流言,能让你仕途尽损,没有哪个皇帝会满意整日被流言包围的臣子的。    这个哑巴亏,你自己考量考量。”    徐砚垂着眼睑,深吸了一口气:“自证虽难,但若什么也不证就认输,我无法接受。”    他知刘尚书用心,上峰的考虑的确有道理,但此刻若是退让了,往后还不知道会有多少污水。    刘尚书叹息:“年轻人总是有拼劲,我也盼着你能证明清白。”    徐砚退出来,望着青天沉默良久。    有与他同去两湖的主事过来,冲他笑了笑:“徐大人在荆州时有多辛苦,我们都看在眼里,我们都知道是污蔑。”    徐砚一愣,复又笑了,满满感激道谢。    不管是真的信他为人,还是为了官途示好,在此刻都是雪中送炭。    庑廊另一头,王甫安看着这边状况,冷冷撇了撇嘴,他就不信,这一片污名之下,徐砚还能翻过身来。    如今还拍徐砚马屁的这几个官员,等徐砚真的落魄时,定会换一幅嘴脸。    那可真是一出好戏。    相较于徐砚的自证艰难,曲娘子的泼脏水之路就顺畅许多。    只要有一张嘴,又有什么不能编出来的?    曲娘子就住在东街的客栈里,此处热闹,小贩们晓得她在这儿落脚,也纷纷来打探消息。    一整个上午,婆子旁的没有说,就是翻来覆去地说她们这一路辛苦。    妇道人家,从未离开过两湖,一个大肚婆,一个老婆子,彼此搀扶,偏大肚婆的身体不好,一路折腾着过来。    话里话外的惨状,也算是闻着伤心了。    眼看着要中午了,婆子突然说道:“徐大人的后背上有一块红色胎记,指甲盖大小,就在这个位置。”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搅和热了东街的午饭场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