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9节  (第2/2页)
上把成国公府骂了个狗血淋头,又是罚俸又是让他闭门思过。    按说,这样的处罚已经差不多了,可言官们的嘴,只比市井小民干净些,却绝不好相与。    “卫国公二女在万寿园欲甩顾家女耳光,成国公五女在清平园冲着郡主挥鞭子,堂堂国公府,领朝廷俸禄,不为朝廷分忧,却一个接一个出这种丑事……”    殿上侃侃而谈,圣上阴沉着脸色,一言不发,等下了朝,甩着袖子回了御书房。    圣上没有表明态度,却拦不住一众人的嘴。    不管殿上如何说,等传到了市井之中,言辞愈发激烈起来。    柳媛、段保珍、金安菲、王玟……    但凡是能与教养扯上的关系的,都被拉出来说了一圈,“徐令婕推顾云锦下水”这一桩也翻出来了,甚至是年前发生过的世家女之间的事儿,也旧事重提。    被翻旧账的人家,撕了段保珍的心都有了。    年前的丑事,彼时闹得沸沸扬扬的,如今好不容易都过去了,家里孩子该娶该嫁的都提上议程了,这下子又要糟。    国子监中,近来原就因着金老爷而颇受关注的王琅,只觉得落在他身上的目光越发多了。    友人同情地看着王琅,道:“我们都觉得,你和金老大人一样,叫家里人连累了。    金老大人是没办法,自个儿的儿子,再有不是,也只能忍下。    你就……    精挑细选的,最后却添了这么个老丈人。    若没有与金家结亲,也不用因着他家的丑事被人笑话了。”    王琅抿唇,没有回答。    毕竟是岳家,哪怕岳丈行事偏差,他这个做女婿的,也没有在外头与旁人抱怨、指责长辈的道理。    可若说心中没有一丝埋怨,也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若没有与金家结亲”这样的后悔话语,他从母亲那儿听了不止一两回了。    金安雅最初时还因此与王夫人大吵,后来也就歇了,只斜着眼睛似笑非笑地看着王琅。    王琅能如何?    他夹在中间,劝谁帮谁,都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下意识的,王琅把视线挪到了临窗的书案上。    那个位子是纪致诚平日坐的,他婚期还有三天,这几日便请了假,专心致志准备婚礼。    第360章 回转不得    想到徐令意,王琅无疑是羡慕纪致诚的。    当然,他对徐令意的那丝倾慕与好感已经放下了,去年那一番对话,徐令意说得明明白白,王琅并非死皮赖脸之人,也晓得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自不会再惦记着。    他羡慕的并非是情感,而是性情。    徐家虽也曾被流言蜚语顶到风口浪尖,徐砚甚至因为家事被圣上当着群臣的面呵斥,但徐家也缓过来了。    即便这一回又被拎出来说道,但较之那几个“风头出尽”的,徐令婕倒像个顺口提到的,并不招眼。    其中没有什么奥妙,不过是稳住气,一直规规矩矩,不往各处冒头罢了。    虽然坊间传闻,侍郎府上下最靠不住的是闵老太太,但老太太是内院妇人,不在外头走动,也不与其他官家妇人打交道,闭起门来,无论好坏,外头便是雾里看花,并不真切。    哪里像是金老爷似的,拎不清又瞎掺合,在人前大放厥词,落了无数口实。    正如友人所言,金老大人一世名声,都被儿子给连累了。    说到底,便是性情不同。    而徐令意亦不是金安雅那样,会三天两头与婆婆、小姑子闹得不得安生的。    王琅想,他想要的夫妻关系,其实就是一个安稳而已。    而显然,现在他们王家,一点也不安稳。    岂止不安稳,简直鸡飞狗跳。    金老爷闹了这么多事情出来,金安雅心中何尝没有怨气?    她能在心里责怪父亲做事不对,却听不得他人说金老爷一句不好。    王玟说道金老爷,在她看来,自打家里与金家结亲,各种乌七八糟的事儿就全来了,从未太平过。    金安雅当即拉下了脸,两家结亲,原是她先相中的王琅,但彼时她压根不知道王家与徐家的“默契”,交换八字之时,王家更是一个字都没有提过,等到她知道内情时,八字都合完了。    为此,金安雅气愤过,不满过,也生出过“要不就算了”的念头,只是到了那个时间上,成与不成,是两家人的事,而不是她能说了算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