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8节  (第2/3页)
    军备废弛,只怕等吐浑大军真到了江南,便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了。    从北境来的战报能这么快送到他们的手上,想必朝中如今也得到了消息。可着一路,赵幼苓尚未见到任何部队往前线赶赴的影子,一时间心下竟生出了不可思议的想法。    “太子……是不是没打算往前线增兵?”赵幼苓咬着唇,把信递给了呼延骓。    呼延骓看完,脸色发沉,看她一眼:“这一路过来,不见兵马,如果朝中知情,恐怕是打算靠着前头那些守军守住前线了。”    赵幼苓回头,看着官道稍远的地方,那里仍旧有百姓不断来往,风平浪静,就好像前线的战火纷飞与此地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吐浑不可能只攻宁川一路,你……”    “我现在就回北境。”呼延骓打断她的犹豫,“你继续去汴都。”    其实现在不管是回北境,还是去汴都都很危险。    放在平日,呼延骓绝不会放她一人回去,但前线吃紧,北境不说可能要接旨援兵,就也可能遭到吐浑的突袭。吐浑野心勃勃,没道理放过北境,只专心啃一块骨头。    汴都尽管也是危机四伏,可至少能躲开战火,还有韶王这些年经营下来的人脉,不管如何,护住她还是可以的。    赵幼苓沉默一瞬:“好,我回汴都。太子这时候发难,朝中必群情激愤,父王……反而可能在这时候捡回一条命。”    太子一心盼着能登基称皇,可前线战火四起,他就算磨死了天子,害死了兄弟,被人山呼万岁也要提心吊胆害怕战火烧到皇宫。    更何况,他向来看中面子,一个连百姓安危都不顾,只记得兄弟阋墙的天子,满朝文武都不会臣服。    夫妻俩就此在半路分别。赵幼苓为能尽快赶回汴都,再次日夜兼程。随行的亲兵们无人抱怨,只一心跟着她不断前行。    之后经过的每一处地方,氛围渐渐紧张了起来,显然是前线的战事总算让百姓们知晓了,街头巷尾,所有人都在担心着战火烧到自己脚下。    一行人赶到汴都的时候,听到了从北面传来的消息。    吐浑果真没有放过北境,联合关外,如戎迂等国,一路前去增援吐浑军,继续南下,一路集结强势攻打沧州城。    沧州守军并北境援军九千余人,与吐浑大军战至三千,终将这一路的吐浑军全歼于沧州城外。    与此相对,是英国公一路退守,诸城皆破,无颜面圣,自刎而死,其夫人代夫守城,战至全城皆空,方自城墙一跃而下,于吐浑大军面前殉城。    消息如烈火,见风就长,已传得满城皆知。汴都城中人心惶惶,再无店铺、酒肆,便是行人也都行色匆匆,忧心该往哪处逃跑。    赵幼苓进城时,见到的便是这样的场景,然她顾不得周围,风尘仆仆,径直前往皇宫。    太子暂代朝政,正被文武百官围堵。一屋子的人群情激愤,气氛紧张,见太子油盐不进,更有内阁大臣气得辞官要挟。    从宁川战事,八百里加急传来,朝中就无人能睡一天安稳觉,尤其得知吐浑气势汹汹,连破几城,更是食不下咽。    平日里早朝要吵作一团的几人也不吵了,联手请求天子临朝。东宫那帮人,这时却丝毫不急,反而跳着脚要挟这个要挟那个,甚至还给韶王按了罪名,说他里通外敌,分明是叛国之罪。    再看太子,都到了这个时候,丝毫没有打算调兵增援前线,反倒还往东宫里新拉了几个女人宠.幸。    满朝文武脸色难看,见太子满脸不耐,恨不能将人一拳打倒,换牢里那真正有能耐本事的人出来顶上。    就在这时,有太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