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3节  (第3/3页)
干啥。    眼看着跪拜的人越来越多,荣锦顶着连长诡异的视线让刘部长启程了,反正看也看了,打道回府吧。    不过走之前,荣锦通过刘部长让那些伐木搭房子的军人去山里找树苗来,把之前砍了树的地方都种上,不然等他们走了,那一片可就要光秃秃的开始水土流失了。    虽然她说的没头没脑,但刘部长听了要求仔细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特别嘱咐了连长一定要如此办。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他们砍了前人的大树,也得给后人留下同样多的小树苗啊。    或许这就是主席之前提过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吧,刘部长表示他的思想觉悟又上升了不少,自我感觉精神得到了升华。    回去后,刘部长离开前和荣锦约好时间,以后每隔三天过来带她去周边一次,先把这一大片地方的旱情解决了再说,然后就可以安置分散逃荒者了。    荣锦点头应允下,下一秒就入定了,整个人像是睡着了一般,怎么叫都叫不醒。    大家对上次还有印象,大概知道这是她做好事积德之后的那什么修炼啥的,反正他们不懂,但是也了解没啥危险,于是不再像上回那么慌乱,而是悄悄把她抱回了小木床上躺着。    在荣锦消化功德提升神力之时,刘部长找到了老族伯家,和他讨论政府向他们村买粮的事情。    “你要买我们村的粮食?”老族伯惊讶地脱口问道。    刘部长郑重地点点头,“夏末秋初能种的都想收购些,主要是为了灾荒缓解后,灾民回到家乡能有粮种补种……”    他将买粮种的目的解释清楚,老族伯拒绝的话说不出来了。    要说让他们村卖粮食,那绝对是不干的,现在这种时候粮食是大家伙的命根子,傻了才会去卖粮食。    但是刘部长是买粮做粮种,还是一心为民的心思,他要真不松口,情理道德上都说不过去。    然而真要卖给他吧,村民们同不同意是一回事,他这里也不怎么甘心,卖粮食得的钱哪有粮食本身金贵啊,一看就是赔本的买卖,谁愿意干呐。    刘部长考虑到了这一点,给老族伯做下了保证,说是李家村卖出多少粮种,来年缓过来了就能免去多少公粮,政府绝不会让人民吃亏的。    老族伯这才眼睛亮了亮,招来儿子李红军让他去村里叫几个老家伙过来,他们商量商量再给答复。    刘部长趁这个空档把周围几个村子也跑遍了,许以同样的承诺,手有余粮的大队不是不心动,但是没有人当出头鸟的情况下,都先按兵不动看情况了。    李家村很快给出了答案,他们集体召开了一次全村大会,跟大家伙说了这件事,然后为了以示民主,让众人投票表决,最后基本全都同意卖。    反正他们自家的粮食都已经分到家中放着了,粮仓里多余的粮食到了明年就是陈粮了,若是现在能卖给政府换钱,不仅年底多分钱,到时候还能抵公粮数,那真是何乐而不为啊。    刘部长得到想要的答复后,立即派人过来称粮付账,小卡车开进村时,全村人都来围观。    由于是做粮种用的,老族伯没那个坑人的坏心思,特意按照个大饱满的粮种要求来选的,很是让刘部长满意。    小卡车来拉了好几回,有眼力见的村民给算了一笔账,这次村里少数得有一千块进账,乖乖,算一算到年底每家能多分几十甚至上百块钱哩,真令人期待。    有了这种刺激和激励,等到给地里的秋季庄稼除草施肥时,大家伙都干的特别卖力,不怕吃苦不怕受累,白天去田里干活,晚上回去在家拜小仙女。    无论是物资生活还是精神生活,李家村村民们那都是丰富的很呐。    隔壁几个村看到李家村打了头后,当刘部长再去收粮时,他们也开始卖了。    然后尝到了甜头就想要更多更好,地里的活计都干的又好又快,畅想着下一次丰收后也能有余粮换钱,那该多好啊。    别管是为了什么目的,这些村庄都算是慷慨解囊了,刘部长收获不少,付出的代价同样也不小,但是仍然不够。    神迹内的村庄不算少,但是总体来讲只有挨着李家村的十来个村子才能拿出够份量且品质上佳的粮种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