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段阅读_第 3 章  (第1/1页)
    里,好像高考放假回来比以前多了不一样的精气神和担当,以前回来只是知道躲屋里看书,很少关心家里事情,偶尔会去河里抓虾捞鱼,可是从来没有这样破天荒的想过补贴家用。    李和下午给老四补了会作业,就拾掇老三继续去钓黄鳝,抓泥鳅,又抓了二十几斤。    晚饭后,天气闷热,他来到河边,不必碰触河水,浑身上下便已感受到一股清凉之意。    作为男孩子,不需有所顾忌,他就穿着裤衩子,冲过去,扑通一声跳进水里。    2、而今独自睚昏黄    白日里立在大太阳底下,水腾腾的热气便直往人身上扑,夜晚起了风,才渐渐将那股子憋闷压了下去。    忙完了一切,洗好脚,李和就让李隆赶紧睡觉。    他也直接上床,这年头,没电灯,没电话,没电视,没wifi,除了夫妻之间那点事儿,没有任何可以称之为娱乐的活动,不然哪来的这么多孩子。    大概在鸡叫二遍的时候,李和就赶紧催促李隆起床,如果被四周邻居发现未免多事。    虽然这两年开放多了,但是做生意还是要小心的。    路过村旁,到处狗叫,还响起人们起夜的声音。    他怕黄鳝闷死,半个小时蛇皮袋就要在河边浸一次水,这样袋子更沉,累的兄弟俩大喘气,走了二十里路左右才到了县城。    天还没有开透,光线不甚明亮,将周围零碎的物事映得影影绰绰。    来的早点的小贩已经开摊,叫卖身是肯定不会有的,都还是投机倒把打游击战的年代呢。    城中和乡村的各种相异之处,几乎是从每天清晨就开始展现的。    李和赶快占好位置,然后就从怀里掏出干饼子让李隆赶快吃一点,看到远处有一家开水茶房已经点火了,又去要了一点开水,兄弟俩喝了一点。    天慢慢的放亮,路上的行人渐渐多了,买菜的人也多了。    他转了一圈,看到旁边有个猪肉摊子,问了价格,心里有了数,这年头只有猪肉才算荤菜,油水多。    黄鳝泥鳅不可能卖出比猪肉价格高,这也是时代观念吧。    “大姐,给你捞几条,补虚劳、祛风湿”,好不容易看一大姐在他摊子上留着不走,现在不卖吆喝,要等到什么时候。    “什么价”。    “姐,4毛,有粮票肉票一斤换一斤半”,李和这几顿饭吃苞米嗓子都吃的疼,真的需要粮票买点细粮,不然没粮票,光有钱进供销社人家都不卖你,正所谓有票走遍天下,没票寸步难行。    农民是没有粮票的,按照参加集体劳动的“工分”,可以分得“口粮”,如果不够吃,只能另想办法。    一些农民用自己家的鸡蛋和蔬菜,与城里人换些粮票,以解决口粮不足的问题。    “那也太贵了,三毛五,行的话,给我五斤”。    李和心里叹了一口气,什么时候他都做起了五分钱的算计,越想越没劲。    “大姐,开摊生意,不赚你钱,图个顺当”,李和说着就用老秤把对方的篮子去了重,又从袋子里掐黄鳝送到篮子里,秤砣高高挂起,“大姐,你看6斤4两,去掉你篮子1斤1两的,我这多给你三两,就送你了,好吃,下次还来找我”。    “你这老弟说话劲道中听”,大姐看着篮子里的黄鳝,给完钱就麻溜的走了。    没有塑料袋,想出来买菜自带带篮子是必须的。    李和为了防止黄鳝进篮子溜掉,卖完之后,还要费事用狗尾巴草穿腮,跟串鱼一样,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他看着手里可怜吧唧的毛票子,实在提不起丝毫劲头,随手丢给了李隆,让他收着。    他想着还是找机会,等遇着大生意,那一票下来了,还想去帝都撸几个呢,哪怕在二环以内多撸几个厕所,这辈子,下辈子都特么不用愁了!    几分几毛的,鸡零狗碎没什么劲,李和提不起一点精神    李隆看到哥哥让自己收钱,喜欢的屁颠屁颠。    后面的买家都是零碎过来的,李和全都让老三出来算账,上秤,收钱。    偶尔会围着几个人,他才会出来帮忙。    泥鳅,可以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