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节  (第1/3页)
    去之前,得准备一些东西。    酒席上的大菜,如鲜肉、鲜鱼这些,客栈是有货源的,不担心。蔬菜之类,花点小钱,就从村里各家各户每一种买一些。    光有这些,显然还不太够。    于是,郁容翻出了昨儿逛街时买的米粮。    米粮主要是糯米和粳米。    对乡村人家而言,这些相当稀罕,尤其是糯米,非重要节日或“办大事”,谁家都舍不得吃的。    尽管相隔了时空,又不在同一个年代,这里有些风俗竟与郁容的老家出奇地相像。    譬如粽子这东西,并非是在端午节吃的,而是遇到“大事”或者过年,就要包粽子。    还有……    粳米与籼米按照一定的比例掺和,淘洗后磨成米浆,兜上麻布,用草木灰覆盖其中,吸干大半水分,成了湿面。湿面搓成团子,经过笼屉蒸熟,就是米饼。    粽子与米饼便是酒席的主食。当然,为防止不够吃,大锅里还是得焖上一锅米饭。    除了米粮,剩下的就是干货与糖了。    干货有荤有素。    素的如干菌,用作炖汤,或者干菜,和肉一起烧或者做冷菜;荤的有干肉、火腿和香肠,每一样不太多,是上大菜前的冷盘子。    除此还有干果子,就是本地常见的家生野生的果子,采摘晒干,不值几个钱,没事搭搭嘴。    糖就不用说了,谁家没个小孩。    旻国的制糖工艺比过去发达了许多,熬制的原材料逐渐多元化,手法也一直在进步,糖的种类呈现五花八门之象。    尽管如此,普通人家就算吃得起糖,平时也是不太舍得花这个钱。过节时,或者办喜事,桌上放一盘酥糖,算是一道大菜了。还有小小一份的饧,用纸包好了,“撒糖”给孩子们抢,图个热闹、添点喜气。    收拾收拾,足足有两大袋子的东西。    郁容现在的力气见长,百斤的东西,提拎着没觉得太重。    从义庄走到客栈,有点远,还好没累到气喘吁吁的地步。    系统给的武功,真是强身健体的好东西。    说什么来什么。    才想起系统,经由郁容特别设置过的系统提示音,这时忽然响了起来。    第21章    噼里啪啦,爆竹声声,惊扰了乡野早晨的清寂。    老远都能听到,孩童们欢呼雀跃的笑闹声:“抢糖啦,抢糖啦!”    少年大夫撒着糖果。    一身鹤氅,明艳的红,衬得笑面如桃花,整个人都喜气洋洋的。    是该“喜”了。    毕竟,新房子终于开始建了……有了窝,才是家呀!    爆竹放完,主持建造的行老,领着匠工们,对着香炉拜了三拜,嘴上念念有词,洋洋洒洒说了好几百字的吉利话。    几人遂拿着铁锹挖起了坑。    方方正正的一个坑,近一尺深,扔进去一挂短爆竹,炸完了后,填上一层碎石头,紧紧实实地压板、压平,浇上一层石灰、沙子和黏土“三合土”的泥浆,其上又铺了一层碎石。    至此,旻国版“开工仪式”就完成了。    “开工仪式”结束,就是小孩子们最期待的“喜酒”了。    郁容没亲戚朋友,光请匠工要不了三桌,考虑到新人落户,邻里关系也需打点,就在客栈门口的棚子里,添了几桌流水席。    新房开工是大喜事,来吃酒的人是多是少,也关系着主人家的颜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